2007年2月9日 星期五

異位性皮膚炎「醫立妥(Elidel)」與「普特皮(Protopic)」等常用藥膏,長期使用卻恐有致癌風險

衛署公告 異位性皮膚炎常用藥膏應加註警語
張貼時間:2007/2/8 下午 12:22 資料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八日電)飽受異位性皮膚炎困 擾的民眾,常得藉助外用藥膏舒解症狀,但包括「醫立 妥(Elidel)」與「普特皮(Protopic)」等常用藥膏 ,長期使用卻恐有致癌風險,美國已在去年發出警告, 行政院衛生署最近也跟進公告,要求含有相同成份的皮 膚外用藥品都應加註警語,提醒醫師及患者注意。

台灣約有一成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兩種常用的 非類固醇藥膏「醫立妥」與「普特皮」,由於可避免類 固醇的副作用,因此廣泛被使用於治療上,不過,長期 使用這類藥膏,卻傳出恐有皮膚癌與淋巴癌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在去年,要求這兩 種藥膏須標上可能有致癌之虞的「黑框」警語。

衛生署最近也跟進公告,進一步規範與這兩種藥膏 相同,含有「pimecrolimus」和「tacrolimus」成分的 所有局部皮膚外用製劑藥品,廠商都應於今年七月三十 一日前,在仿單中,以粗體字「紅框」加註警語,提醒 醫療人員及使用患者注意。

衛生署要求加註的警語指出,雖然因果關係尚未確 立,但在使用這兩類成分藥膏治療的病患中,有極少數 惡性癌症,例如皮膚癌或淋巴癌等的案例報告,因此, 任何年齡層患者使用此藥品都必須連續長期使用,且僅 能使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病灶部位。藥品也未核准使用於 二歲以下兒童。960208


http://cms.www.gov.tw/newscenter/Pages/20070208cfp0084.aspx

2 則留言:

change maker 提到...

非類固醇藥膏會增加皮膚癌的機會嗎?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歐良修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病之一,在台灣盛行率約8-10%,在嬰兒時期,濕疹以臉部為主,爾後軀幹或四肢接連發生,天氣熱時,小朋友流汗,皮膚炎會加重,嚴重時就像小猴子一樣,這裡抓那裡抓,身上滿是抓痕,自己抓不夠,還要媽媽幫忙抓,白天還好,晚上睡覺時常癢的醒過來,哭著要爸媽幫忙抓癢,一晚過去全家人,沒人睡得飽,日復一日,訪遍名醫,吃遍各種食補與藥膳,擦遍各種軟膏,還是很難控制此病。



傳統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方法是口服抗組織胺來止癢,再加上局部塗抹類固醇,但因為類固醇藥膏長期使用局部皮膚易長毛,皮膚容易變薄,另外若大面積塗抹皮膚,類固醇吸收量大,有可能會造成全身的副作用,所以患部的保濕是相當重要的保養之道,每天使用多次保濕皮膚用品,可有效改善皮膚炎,並減少藥物的使用量。



近幾年來,新發展出來的非類固醇用藥,如醫立妥及普特皮等,屬於免疫抑制劑,可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又可有效避免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因而上市以來很快就有為數眾多的皮膚炎患者使用。



最近報紙接連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針對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藥,是針對普特皮及醫立妥二類藥物安全性的相關報導,但由於標題太過聳動,以致造成病人一些恐慌。筆者認為須做一些澄清與說明,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



其實美國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這次的報告並無新的證據,來質疑此二類藥物的安全性。近年來,跟台灣一樣,美國國內使用這二種藥物的人口大幅度增加,據統計醫立妥已有870萬個處方在使用,而普特皮亦有350萬個處方,成長速度驚人,於是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才重新檢視,提出先前這二種藥物動物實驗的結果來提醒美國醫師,以期減少這二類藥物使用的頻率,尤其是針對二歲以下的病童使用,希望減少這二種藥物的過量處方。目前的情形是,嬰幼兒年齡在3個月至2歲安全性的臨床試驗已在國外以及國內進行,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出來,我們初步的臨床經驗,並未顯示有此副作用。



有關這二類藥物在實驗動物所造成皮膚癌症的產生,和臨床使用可能致癌,實際上有很大的差距,動物實驗是以大量口服醫立妥(非只是皮膚擦拭而已)可能造成老鼠的皮膚病變,而普特皮則是在已有癌症之老鼠再以大面積的擦拭使用,發現會加快癌症反應及擴散,但這二種實驗方法,和直接塗抹的臨床使用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報導說,在這四年當中,美國陸續雖有癌症病例的報告,但目前無法確認是藥物所致,而且和從未使用此類藥物的人相比較,癌病發生的機率也沒有差異,所以大家不需過度恐慌。



筆者並不是鼓勵大家多使用這二類藥物,只是希望不要造成大家不必要的恐慌。事實上在臨床看到許多病患一味使用這些高貴藥物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卻沒有做好皮膚的基礎保養,一味使用藥物卻不見成效,不僅浪費醫療成本,對病人幫助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對於不同部位及不同嚴重度皮膚炎的處置,也不應該是一條藥膏用到底。例如對於慢性增厚型異位性皮膚炎的患部,類固醇類藥膏也許才是比較適當的選擇。同樣的大家也不需對「類固醇」三個字過分恐懼與疑慮,類固醇藥膏用的年代久遠,且效果迅速確實,常用雖有些副作用,但畢竟副作用很清楚,如果自己胡亂就醫或聽信偏方,反而會延誤病情。



近年來在台灣地區不只過敏性鼻炎、氣喘病患大幅增加,而且嬰幼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也快速攀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過敏病,希望大家在關心以外,能有正確的認識。對於任何新藥的使用,醫師要依據病人個別狀況,包括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度、影響面積的大小、是否合併其他病菌的感染,選擇最適合病人的處方;同樣的病人若要求只用何種藥物或一定不用何種藥物,常常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
http://www.cgmh.com.tw/chldhos/intr/c4a80/atopic%20dermatitis.htm

change maker 提到...

美國研究異位性皮膚炎軟膏恐致癌幼童勿用 - 生活記事 - 陳府大小事
http://mybaby.anyday.com.tw/read-54.html